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和发源地人民法院,近年来,庆阳两级法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赓续南梁精神红色血脉,将“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为民理念贯穿到审判事业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投入到社会治理大格局中,扛起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使命担当。市中院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枫桥”遇见“马锡五”典型案例》栏目,共同见证庆阳法院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画卷中,庄基土地纠纷常因历史遗留、权属模糊等问题,成为横亘在邻里、亲属间的“绊脚石”。近日,环县人民法院合道法庭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深度践行“枫桥经验”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秉持“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化理念,成功化解一起庄基地和土地纠纷,在守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延续了当事人之间的血脉亲情。
这起庄基地纠纷源于同村两户亲属家庭,双方因宅基地边界划分、历史使用情况等问题产生严重分歧,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发生多次激烈争吵。村组多次调解无果,最终纠纷成讼。
借力消隔
合道法庭受理案件后,迅速启动部门联动机制,借当地司法所、综治中心、村委会等力量,充分发挥基层资源,从情、理、法角度开展劝导,多方力量协同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的强大合力,为纠纷的妥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借情融隙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该案当事人既是近邻,又是亲属。调解小组借助近邻与亲属之间“情”的关键深入基层,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组织双方当事人及亲属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背对背”沟通,倾听双方诉求,了解矛盾根源;运用“面对面”协商,摆事实、讲道理、明法律,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同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前,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借“规则”化矛盾
合道法庭法官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坚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法官与调解小组前往争议庄基地现场,实地查看土地现状,结合土地权属证明和历史资料,明确宅基地边界。在分清是非责任的基础上,法官借力“规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以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说理,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公正。通过实地调解,消除了当事人之间的隔阂,融合了嫌隙,当事人之间愉悦的达成了一致意见。
“五位”一体促事了
在案件调解成功后,办案法官趁热打铁,及时跟进执行工作,督促双方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各自义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双方的地界得到划定,补偿费当场支付完毕,握手言和,笑颜而归,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此次成功化解庄基地土地纠纷,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调立审执访”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探索。环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司法为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前沿阵地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司法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