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江两岸的法治沃土上,有这样一位坚守正义的女法官:她从书记员起步,十年如一日深耕基层司法领域;她直面疑难案件,用专业破解“无先例”困局;她心系群众冷暖,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她就是环县人民法院城郊法庭二级法官、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赵蕾,一位用行动诠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新时代司法工作者。
初心如磐,筑牢政治忠诚根基
“作为党员法官,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这是赵蕾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15年进入环县法院以来,她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性修养融入司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审理民事纠纷,还是化解涉企矛盾,她始终秉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法律尊严与群众权益。十年来,赵蕾同志先后获评“2025年甘肃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三等奖” “全市法院质效创优奖” “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法官助理” “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用实绩彰显了人民法院的政治担当。
实干担当,破解司法办案难题
从木钵法庭到城郊法庭,从书记员到二级法官,岗位的变迁从未改变赵蕾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而让她在直面复杂案件时愈发从容。2023年11月21日,环县人民法院受理首例强制清算案件,赵蕾主动请缨,沉下心研究法律法规,多次向上级法院、专业人士请教,最终顺利审结案件,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样本;处理涉企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时,她兼顾民生利益与企业发展,主动与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协调,既化解了群体事件风险,又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共赢;在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系列案中,案件曾因鉴定程序终结陷入僵局。首次开庭后,当事人情绪对抗激烈,甚至当庭拍照表达不满,一度申请法官回避。为打破困局,她先从厘清争议、疏导情绪入手,再跳出常规思路,咨询多家权威机构预估维修费用,还邀请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共同参与调解,最终不仅当庭化解首案,更在诉前妥善处理同类纠纷10余件,大幅减轻群众诉累。当曾经剑拔弩张的当事人主动上前表达感谢时,她更真切地感受到:司法为民,就是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事人满意,就是法官诠释法律初心的最真切的印证。
“把法庭开在群众家门口,才能让法治更有温度。”在一起十年恩怨的赡养纠纷中,赵蕾放弃固有庭审模式,将巡回审判点设在农户家中,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调解,通过释法说理与道德引导,既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又用实际案例向村民普及赡养法律知识,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
多元履职,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在赵蕾看来,法官的职责不仅是办案,更要成为法治的传播者、群众权益的守护者。她聚焦高价彩礼、土地流转、家庭暴力等基层多发纠纷,深入调研,形成多份高质量调研材料,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参考;她协助策划“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放日”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妇女代表等实地参观,观看道情皮影剧,以现场普法形式让权益保护深入人心。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活动,为企业讲解合同风险防范,为村民解读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为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指引,累计服务群众数千人次,用通俗语言播撒法治种子。
作为支部组织委员,她积极参加“法律志愿服务进社区”等党建业务融合活动,在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慰问困难老党员、向老年人群体做“反诈”普法宣传等,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牢记使命。
十年司法路,一颗为民心。从书记员到法官,从办案能手到党建骨干,一路走来,赵蕾始终扎根基层、坚守一线,用专业化解矛盾,用温情传递法治温度。在环县这片热土上,她以追求 “工匠精神”,以对法律的信仰、对群众的赤诚,不断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法官的担当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