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视窗

情法交融解心结 多方联动护成长——“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的一次生动实践

来源:环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7-28
字号:A A    颜色:

案情背景:亲情撕裂下的双重困境

2014年,一个原本幸福温暖的家庭,顶梁柱却因工亡故,得到的赔偿款,后期也因家庭重组等变故,引发了涉诉问题。木钵法庭受理案件后,依法冻结了被申请人账户,审理中发现,被申请人在前夫去世后深受打击,罹患重度抑郁,但在面对生活极度困顿的情况下,却始终未动用分毫保管款——困境中的坚守更显亲情的原始底色。

多元化解:情、理、法交织的破冰之路

面对这起交织财产纠纷、亲情裂痕与特殊健康困境的案件,办案团队深谙“枫桥经验”精髓,摒弃简单裁判,着力实质性化解。

穿透诉请,协同疗心结。办案团队敏锐洞察申请人核心诉求并非金钱,而是对“二次失去”的怨愤与对母亲“抛弃”的不解,在与双方代理律师深度协同沟通下,一致认为要聚焦“解心结”。

情法交融,唤回母女情。找准问题成因后,办案法官多次组织背对背、面对面调解,围绕修复亲情纽带反复做工作。引导申请人理解、谅解母亲丧夫的精神创伤和面对改嫁的现实无奈,传导生活困境极力守护财产的母爱信义。引导被申请人客观面对生活现状,重拾信心,体恤女儿失去亲人,缺少母爱的心灵创伤,以血浓于水的亲情呼唤,唤回母女连心的世间真情。

联动共治,织密解纷网。在办案团队主导、律师协同下,申请人理解了被申请人的不易和难处,放弃了部分抚养费,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申请人同意返还保管的赔偿款项,并支付2.5万元抚养费。双方互谅互释,冰封多年的亲情迎来了融解契机。

柔性执行:成本做减法,效能做加法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木钵法庭再次展现了“枫桥式”智慧与担当。

精细操作省诉累。承办法官发现申请人申请冻结金额少于协议履行金额,且前期为线上冻结。若线上划款就需立案执行,由此也会产生执行费,面对双方当事人生活现状,法官当即创新采用“线上冻结+线下补冻差额”方式,既为当事人省下一笔执行费,也切实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

打破壁垒显温度。面对线下划拨时遭遇“线上冻结标的无法线下直接划”的技术壁垒,办案团队携卷两次亲赴银行,说明案件特殊背景(一方为未成年女孩,一方系重度抑郁症患者),银行主动担当,积极协调内部程序,最终通过“线上解冻+线下即时扣划”与“余款线下冻结划拨”双轨并行的方法,高效完成全部案款划拨。

枫桥启示:基层善治的“四心”密码

“细心”察纷案件审理中,不止于审理“诉请”,更需洞察“心结”。本案中办案团队抓住申请人深层情感诉求与被申请人特殊困境,精准施治。

“耐心”修亲情。对于家事纠纷,法官需怀“修复”之志,以法为据、以情为桥,促成当事人相互理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用心”减诉累。从灵活运用冻结方式为当事人节省执行费用,到协调银行打破技术壁垒完成划款,每一步都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初心和智慧。

“同心”聚合力。律师的专业协作、银行的通情配合,共同构筑了多元解纷的坚固防线,彰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优势。

本案始于一个破碎家庭的双重伤痛,终于情与法的温暖弥合。木钵法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与智慧,联动各方力量,在修复亲情、扶助病弱、降低成本中践行了“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将矛盾化解于基层,将和谐根植于人心,让当事人触摸到了司法的温度与社会善意。这正是一个“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也是基层法庭在“调立审执访”一体化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