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5日,庆阳市镇原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内,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中。两名被告人的身边,分别坐着一位手语老师,全程比划着进行同步翻译。
较以往的刑事案件不同,庭审现场很“安静”,没有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庭上的两名被告人,正在用手势比划着,一旁的手语老师将被告人想表达的意思通过声音传递给法庭。
被告人刘某甲、刘某乙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受理该案后,鉴于两被告人均系聋哑人、难以正常沟通交流的特殊情况,镇原县法院除依法通知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外,还专门联系庆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聘请手语老师出庭提供手语翻译服务。
手语交流架起了被告人与法庭交流的桥梁。一字一句,手语老师传递着双方的想法,法庭上演着“无声的审判”,庭审以“无声的方式”展示着看得见的公正……
通过手语老师的协助,被告人点头表示理解法官、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问话,并用手势作出回答,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庭审历时两个小时顺利结束。
为聋哑被告人聘请手语翻译,充分保障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执法办案每一个细节中,是镇原县法院在队伍教育整顿中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生动实践。(庆阳市镇原县人民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