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视窗

多元解纷显温情 先行调解暖民心——正宁县法院奏响纠纷化解“和谐曲”

来源:正宁县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11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正宁县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构建“诉前调解+先行调解”工作模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仅2025年,已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各类民事纠纷412起,调解成功率达81.7%,平均调解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高效、便捷、温情的纠纷化解屏障。

赡养纠纷:亲情调解唤回家庭温暖

“法官,我实在没办法了,三个儿子都不养我,我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今年3月的一个清晨,王某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声音哽咽地向工作人员求助。

王某和老伴育有三个儿子,老伴去世后,他独自生活。随着年事渐高,身体每况愈下,丧失了劳动能力,每月仅靠300元养老金度日。原本兄弟三人约定轮流照顾父亲,但后来二儿子和三儿子以“经济困难”“大哥条件更好”为由推脱,只有大儿子偶尔来探望。王某多次沟通无果,无奈之下才寻求法律帮助。

案件受理后,按照“先行调解”流程,诉讼服务中心立即将案件分流至综治中心调解员手中。调解员老樊第一时间联系了王某的三个儿子,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抵触。二儿子在电话里不耐烦地说:“我家孩子上大学,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实在没钱给老头子。”三儿子则直接挂断电话,拒绝沟通。

面对僵局,老樊决定改变策略。他先通过村委会了解到,兄弟三人早年因分家不均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了对父亲的赡养。随后,他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张大爷一同上门调解。在王某破旧的土坯房里,老樊翻开泛黄的相册,指着王某年轻时在工地扛水泥的照片:“你们小时候,父亲为了供你们读书,一天打三份工,肩膀磨得血肉模糊都舍不得休息。现在他老了,你们忍心让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张大爷也语重心长地说:“百善孝为先,你们现在怎么对待老人,将来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们。”这番话让兄弟三人低下了头。老樊趁热打铁,逐一分析他们的经济状况,提出了“轮流照顾+赡养费分级支付”的方案: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儿子每月支付500元,二儿子和三儿子每月各支付300元,同时每周轮流接父亲到家中居住。

经过三次面对面调解和五次电话沟通,兄弟三人终于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签订当天,二儿子红着眼眶握住父亲的手:“爸,是我们不懂事,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孝顺您。”如今,王某的生活有了保障,三个儿子也定期来看望他,小院里重新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物业纠纷:多方联动破解小区“烦心事”

“法院凭什么给物业公司立案,垃圾三天没人清理,电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凭什么让我们交物业费?”今年3月,正宁某小区物业公司将30余名业主以不缴纳物业费用起诉至法院后,五名业主代表气冲冲地冲到法院立案庭。

业主代表刘某气愤地说,物业公司入驻后,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绿化无人打理、路灯多数损坏、安保形同虚设。部分业主因此拒绝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则以停水停电相威胁,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考虑到物业纠纷涉及面广,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法院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将案件交擅长调解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调解员处理。调解员联合住建局物业科、社区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深入小区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小区确实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物业公司也因物业费收缴率低导致资金链紧张。

调解会上,业主们情绪激动,纷纷列举物业公司的“罪状”;物业公司负责人张某则大倒苦水:“我们也想改善服务,但收不上物业费,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调解员老李先安抚双方情绪,随后播放了实地拍摄的视频:堆积如山的垃圾散发着恶臭。“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解决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调解员说。

住建局物业科工作人员当场指出,物业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义务,已构成违约,若不整改将面临行政处罚。社区网格员则建议成立业主监督委员会,定期对物业服务进行评分。在多方压力下,张某终于松口,同意在一个月内完成垃圾清理和路灯更换,并承诺今后每季度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针对物业费问题,调解员提出“分阶段缴纳”方案:物业公司完成整改后,业主按照80%的标准补缴物业费,剩余20%作为履约保证金,若三个月内服务达标则全额支付。经过三天的反复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如今,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50%提升至85%,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也从剑拔弩张变得和谐融洽。

e99177419b776e7ad2f444209efc7bd.jpg

热力纠纷:专业调解驱散寒冬“冷暴力”

“家里温度只有14度,孩子写作业都得戴手套!还想让我交暖气费,没门。”去年11月供暖季伊始,正宁县供用热力公司将120户未缴纳暖气费居民起诉到法院,接到法院的通知后,这些居民要求退还采暖费并赔偿损失。

“不缴纳暖气费用,供热的煤拉不回来,只能保持基本的温度。”

“自供暖以来,室内温度始终不达标,我们都多次向热力公司反映过,温度一直上不去”。

“供暖系统老旧,水纯粹不敢打压!”

面对这起涉及民生的纠纷,法院启动“先行调解+专业鉴定”模式。调解员邀请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的供热专家组成检测小组,逐户测量室内温度,发现平均温度仅为15.6度,远低于《甘肃省供热条例》规定的18度标准。同时,指出,热力公司未定期清洗供热管道,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部分老旧小区供热管道老化,是温度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调解过程中,热力公司负责人李某态度强硬:“我们已经尽力了,温度不达标是居民自己的问题。”调解员出示检测报告和《供热条例》条文,严肃指出:“根据法律规定,供热企业有义务保证居民室内温度达标,否则应退还相应费用。”

与此同时,调解员组织居民代表与热力公司进行多轮协商,提出“达标缴费+限期整改”方案:热力公司在一周内完成管道清洗和设备检修,并限期达到供热温度,温度达到标准后,居民在一定期限内缴纳完毕所欠的暖气费用。最终,热力公司接受了调解协议。整改完成后,检测小组再次入户测量,平均温度达到19.2度,温度达标后,起诉的90%居民按照调解协议交纳了暖气费。居民代表孙某握着调解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这个冬天我们终于能过上暖日子了。”

科技赋能:智慧调解跑出解纷“加速度”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调解,正宁县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利用在线调解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调解效率。在今年7月的一起跨市买卖合同纠纷中,原告在深圳,被告在正宁,双方因货款支付问题僵持不下。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发起视频调解,仅用两个小时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被告当天通过线上支付了全部货款。=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物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是近年来的高发类型。”立案庭庭长介绍,法院根据分析结果提前制定调解预案,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和风险预警。例如,在供暖季来临前,联合热力公司开展“供热知识进社区”活动,现场解答居民疑问,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

多元解纷,道阻且长;先行调解,行则将至。正宁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深耕“先行调解”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用司法温度化解矛盾,用专业智慧守护民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正宁、法治正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