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莪村处于庆阳市合水县太莪乡政府所在地,辖5个村民小组,384户,1545人,以王、刘、任、张四大姓氏为主,王姓居多,设有太莪村王氏家族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有法律顾问1名,人民调解员7名。今年摸排矛盾纠纷12起,就地化解成功12起,调解成功率100%。太莪村倡导以王氏家族为典型代表,采用宗族优良传统带动示范移风易俗、矛盾纠纷族内就地化解的做法,建立“四项机制”,采取“八步调解法”,有效规范了群众行为,化解了村内矛盾纠纷,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机制,夯实阵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村内矛盾纠纷随之增多,面对有事无处议、有矛盾无处调解的现状,太莪村调委会经过调查研究后,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成20平方米高标准、规范化王氏家族家事纠纷调解室,用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在全族选聘6名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望高,工作热情高的知名人士担任调解员,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户,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做到了调委会门牌、场所、设施、制度、人员“五落实”,健全了机制,夯实了阵地。
建立德法并重学习机制
太莪村王氏家族发扬和传承优良传统,注重加强族人学习教育管理,通过传承优良家风、学习法律法规,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歪风陋习,积极动员族人及周边群众抵制高价彩礼,崇尚厚养薄葬。先后树立学法带头人5名,培养法律明白人106人。通过“一家”带“多家”,“小家”带“大家”,“一族带全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每家迈出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的积极有效探索,提高了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和道德行为规范,为控制矛盾纠纷增量和化解矛盾纠纷存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太莪村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村情实际,融合王氏家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八步调解法”,采取“一听二问三调查、四背家训和家规、五讲道德六学法、七劝双方都退让,八要立下协议走”,有效化解村内矛盾,处理问题。“一听”即:认真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陈述矛盾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二问”即:问当事人叙述不清楚、不完整、不符合逻辑的情节,以判断当事人陈述是否真实;“三调查”即:不可听信当事人一面之言,要到实地或找知情他人调查,进一步核实事实真相,判断双方当事人的对错;四背家训和家规,要求双方当事人背诵家训和家规,进行反思;五讲道德就是从伦理道德、美善做人方面进行劝导;六学法就是对不愿和解的当事人要讲清法律后果;七劝双方都退让就是讲得理让人、知错就改,互相谦让,达成和解;八要立下协议走就是调解要有结果,依靠协议约束,防止反悔。
建立“红黑榜”公示奖惩机制
太莪村抓住大多数群众都知荣辱、明事理、爱面子的心理。定期评选一些孝敬老人、团结邻里、遵纪守法的典型,宣讲模范事迹,披红戴花授奖牌,以红榜公布,同时对个别打庄骂社、违法乱纪的群众以黑榜公布,借公众平台扬善惩恶,发扬美德,预防纠纷。先后表彰奖励了知书达理、孝敬公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秀代表38名,其中6名受到了市县表彰。这些活动的开展凝聚了群众扬善惩恶、知恩图报的情怀,筑牢了群众心底深处的孝根、团结互助的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农村孝老爱亲乡风民俗的建设。
太莪乡把这种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经验,作为发扬家庭美德、弘扬社会公德的典范,作为启发和引导群众规范道德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促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建立了王氏家族家风馆,组织乡内他村群众家族代表多次参观学习,开启脑筋,转换思想,仿效执行,外乡他县有多人前来参观学习,社会效应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