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 婷 发布时间:2020-03-18
字号:A A    颜色: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药物疫苗研发进展的有关情况。
 
疫苗成功研发是人类面对重大传染病取得根本性胜利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说,疫情初始我国就成立科研攻关组,紧紧抓住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条技术方向,遴选8个优势团队,确定9项任务全力推进。
 
“截止到目前,五大技术方向疫苗总体进展顺利。”王军志透露,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动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的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
 
据介绍,我国已有研发进展较快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已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待国家药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后,开始临床试验。王军志表示,“应该说,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目前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法匹拉韦完成临床研究疗效好
 
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说,科研攻关组进一步强化对一线临床救治的支撑和服务:针对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阻断,重点推荐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中医药: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点推荐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进展。
 
“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临床疗效。”张新民透露,在安全性方面,法匹拉韦已于2014年在日本获批上市,上市以来以及在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核酸转阴方面,法匹拉韦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病毒核酸转阴与对照组相比,转阴时间中位值明显缩短,分别为4天和11天,具有显著差异。
 
据介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开展法匹拉韦治疗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已完成各120例入组和临床治疗观察。张新民指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主要终点评价指标方面,普通型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恢复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终点评价指标方面,试验组在退热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5天和4.2天。在可及性方面,今年2月国内已有企业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件,并实现量产,临床药品供应有保障。
 
“鉴于法匹拉韦安全性好、疗效明确、药品可及,经过科研攻关组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已正式向医疗救治组推荐,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张新民表示,下一步,科研攻关组将进一步推动攻关成果在武汉应用,并针对目前国际疫情爆发态势,推出药物治疗的中国方案。  
 
部分疫苗预期4月底申请临床试验
 
在疫苗的科技攻关中,不少高校科研团队参与其中。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说,在科技攻关组支持下,教育部从春节开始就动员有研究优势的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重点从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三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协同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加快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攻关。
 
雷朝滋说,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是通过鼻腔滴注方式进行接种,目前正在进行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预期4月底完成候选疫苗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临床试验。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已经开展小鼠与兔子的动物实验,并已掌握大规模生产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疫苗蛋白技术。
 
“核酸疫苗是全世界都在积极探索的疫苗研发新技术,目前全球还没有人用疫苗上市。”雷朝滋说,我国高校利用前期中东呼吸综合症研究中积累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加快核酸疫苗研究,将尽快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有的高校已经从新冠肺炎康复期病人血液分离出对新冠病毒具有很高中和活性抗体,以此制备高纯度的全人源中和抗体,可以提供三周左右的短期免疫保护,正在准备进行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雷朝滋坦承,总体来说,高等学校疫苗研发工作都在按照预期积极推进,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序开展,部分疫苗有希望尽快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构建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体系
 
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5000人来自中医药系统。在此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透露,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疗上,也发挥了很好作用,特别是在退高热、促进渗出吸收、提高氧合水平、降低肺纤维化方面。
 
李昱表示,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救治的亮点,也是目前疫情防控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更是我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也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李昱认为,这些文件进一步强化了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促进了中医药在整个疫情防控救治中深度参与。
 
李昱坦言,在救治方法和手段上,中医西医各具优势、各具特色,并且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