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庆阳西峰区:巧解历史积案,护航营商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8-27
字号:A A    颜色:

“这绝非一纸判决能了结的案子。” 不久前,在甘肃庆阳西峰区董志法庭,胡光远法官阅卷后陷入沉思。房地产开发公司手握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主张法律赋予的权利;付某则紧攥着1993年与原工商局签订的集资建房协议,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整整三十年。两方矛盾跨越30年,如今,案件被递交到董志法庭胡光远法官的案头。

胡光远意识到,这不仅是法律条文的交锋,更是历史与现实、发展与民生的深刻缠绕。“一头是依法登记的产权,关乎营商环境;另一头是三十年的居住事实与情感归属,是沉甸甸的民生。简单下判,恐怕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他沉思。

困局何解?调解成为破题之钥。

胡光远法官深知,必须穿透僵持的表象,抵达双方真正的核心诉求。胡光远运用“三维分析法”抽丝剥茧:历史维度,仔细梳理从1993年集资建房合同、2011年土地证到2023年新产权证的完整脉络,厘清权属变迁的每个关键节点。利益维度,洞察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开发效率的迫切需求,也理解付某失去居所的现实困境与补偿期望的巨大落差。情感维度,体量付某三十年“家园”情感的重量,也感知企业对项目推进受阻的焦虑。

沟通的艺术,在于精准引导。因此,胡法官采用“四步引导法”,为双方搭建对话桥梁:“背对背”降温。向公司阐释历史背景与居住情感,引导其考量社会效果;向付某释明现行产权效力及合同期限届满的法律现实,引导其正视城市发展需要。“面对面”协商。待情绪缓和,召集双方平等对话,促进换位思考——既肯定公司权利的正当性,也认可付某历史形成的居住事实。“点对点”突破。将讨论精准锚定于“合理补偿安置”这一关键。

胡法官提出务实建议,引导双方就搬迁时间、补偿标准等核心条款展开有效磋商。“心贴心”共赢:在拉锯中寻找双方都能保有尊严与体面的平衡点。

最终,在胡光远法官的专业引导与不懈努力下,一份双方认可的调解协议成功签署。案涉土地顺利交付,一场绵延三十余年、耗尽多方心力的土地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调解的精髓,是在法律的刚性框架内,寻找最熨帖的生活智慧,” 回顾此案,胡光远法官深有感触。“我们法官的使命,不单是判明是非曲直,更是要帮助当事人把未来的‘日子’妥善地过下去。” 胡光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