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宁县法院立足发展新阶段,建立“135”工作机制,采取运用互联网法庭隔空审理案件,“三个主动”推进诉源治理、“六个推动”优化诉讼服务,充分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便民、为民、利民的根与魂,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新时代光芒。
运用互联网法庭 案件实现隔空审理
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在哪里,宁县法院就在哪里想办法、强措施。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反复爆发的新形势,给群众参与诉讼带来了极大地不方便,县法院党组经过研判分析,当即在基层法庭和县院机关建成互联网法庭9个,顺应互联网庭审方式改革趋势,促进现代科技与“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度融合。2022年4月1日,宁县法院在短短一天内开庭审理案件15起,其中6起案件就借助了“互联网法庭”平台开庭审理,实现了案件就地开庭审理、纠纷当场化解的效果,手续简单,不拘形式,向群众提供了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务,又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截止目前,网上开庭审理案件930件,实现了同城、跨地域审理案件,有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创新“三个主动” 大力推进诉源治理
主动融入综合治理,率先推动三进工作。在全市率先将“三进”工作融入综合治理大格局,高站位推动“三进”工作落细落实,形成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依托,以“三进”工作为抓手的多元解纷新格局。5月24日,肖某因买卖合同纠纷将王某诉至法院,在被告因疫情无法短时间内到达法院的情况下,通过远程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双方当事人通过视频调解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在线签订了调解笔录与调解协议,并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通过微信履行了全部案件款,从进入法院到案件结束并拿到案款一共用时1.5小时。
主动健全速裁快审机制,加快案件办理进度。挑选办案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建三个速裁办案团队,对诉前委派调解不成功、事实清楚、标的不大等符合速裁条件的案件,由速裁团队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快速办结,截止目前,办理速裁案件347件,平均办案期限21天。对于复杂案件,则由立案部门实行随机分案,交由专业审判团队,进行精细化审理,确保了案件审理质量。在案件分流环节,通过突出分调裁审,简单案件快速办理、复杂案件精细化办理,真正实现了案件快慢分道。
主动研究类案、系列案件,统一案件裁判尺度。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会议,主动专题研究同类型案件、系列案件,适时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审结了一系列案件,既有效提高了审判质效,切实解决了社会反映较多的同案不同判问题,又较好地彰显了司法裁判规则的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使大量的纠纷在诉讼外得到化解,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今年,受理县域内某小区住户起诉要求开发商赔偿延迟交房、推迟办理房产证纠纷系列案件78件,判决生效后县内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照法院裁判标准化解了企业与1800多户住户的延迟交房、延迟办证纠纷,避免了大量类似纠纷进入诉讼环节。
强化“六个推动” 深度优化诉讼服务
推动建立诉讼服务引导功能。在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设立服务接待中心,配备饮水机、电视、休息座椅,方便群众等待休息。公开院领导分工、部门职责和部门联系人及联系人电话,方便办事群众及时快速联系到办事部门。确定专职法警引导来院当事人办理立案、咨询案件办理、参加开庭等事务,确保来院办事必有接待、咨询必有答复。
推动健全服务功能。建成850平方米的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涵盖立案、分调裁审、多元纠纷化解、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类近50项功能,服务功能由传统的现场向语音、网上发展转变,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推动建立专门服务窗口。设置诉前调解接待、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中小微企业立案、少数民族群众接待、律师服务、保全鉴定、评估、诉讼缴费、信访接待等16个窗口,并在醒目位置公开办理事项目录、“三进”业务流程、诉前调解劝导书等工作规范,方便群众快速办理事项。
推动引导网上立案、跨域立案。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窗口配备专用电脑、移动终端、投屏显示器、扫描设备、彩色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大力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截止目前办理网上立案908件、跨域立案21件。
推动信息化平台应用。协调县农业银行派驻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诉讼费缴纳,积极运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POS机刷卡等支付方式,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繁简分流及速裁等平台,购置诉讼服务自助终端、智能诉状自助终端、诉讼风险评估终端、自助立案终端、执行风险评估终端、自助阅卷终端6大终端供当事人科学评估诉讼风险,阅看诉讼须知、了解诉讼流程等,减少人工运行的环节和时间。
推动法律文书集约送达。联合中国邮政宁县分公司成立法律文书集约送达中心,采取电子送达、邮寄送达两种方式,送达法律文书4529份,其中电子送达529份,较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