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庆阳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视窗

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让法庭调解工作多一点“泥土味”

来源:西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2-05-25
字号:A A    颜色:

庆阳市西峰区法院彭原人民法庭坐落于庆阳市西峰区北郊彭原镇,距市区8公里,北与庆城县驿马镇接壤,东与庆城县熊家庙乡毗邻,西与镇原县太平镇隔沟相望。全庭干警9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管辖城区2个街道办事处、彭原镇及20个行政村区划内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2017年至今,彭原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517件,审结案件2379件,员额法官人年均结案达450余件。

1.jpg

近年来,彭原人民法庭先后荣获全市法院先进集体、目标管理一等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21年,彭原人民法庭副庭长刘庆华荣获全市法院先进个人、“调解能手”称号。彭原人民法庭全体干警心怀正义,扎根基层,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是一群接地气的人民法官”。


坚持“调审一体化” 化解纠纷惠民生

2.jpg

彭原法庭负责人刘庆华常说,“一纸判决虽可了结案件,但不能完全彻底解决矛盾。特别是在农村,当事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生硬的法言法语,法律效果也就不好。因此,面对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不同、案件纷繁复杂的特殊情况,对所诉案件,让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当庭化解,实现案结事了尤为重要。”


基层法庭面向基层群众,矛盾多元且复杂。彭原法庭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民事案件和治安问题都比较突出的审判辖区,受理的案件多为邻里相争、夫妻不睦、土地纠纷等。对此,彭原法庭坚持调审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调多判少”。一是发扬优良传统,调审一体。继承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推动调解工作融入法庭诉源治理及案件审理全流程,使大量的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使创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呈现出勃勃生机,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效统一,创建一展“接地气”司法品牌;二是创新办案机制,调判结合。突出调解为主、调判结合、精审兜底的工作理念,把案件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手段,加强审判团队对案件进行庭前调解的介入和指导,实现与员额法官进行精审兜底的调审相结合,切实践行司法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三是探索调解艺术,春风化雨。彭原人民法庭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培训,积极探索调解方法,熟练掌握调解艺术,从“法官乐于调解,善于调解”向当事人乐于调解发展,以促使他们相互宽容谅解,息诉罢讼,握手言和。


2021年彭原法庭受理各类案件408件,其中以调撤方式结案208件(调撤案件当庭履行53件,当庭督促履行案款158.89万元),全年调撤率达51%。2022年1至4月份,已结案件121件,调撤方式结案95件,调撤率72.5%。


特色审判接地气 群众满意获点赞

3.jpg

“人民法庭处于司法前沿阵地,担当着服务群众的一线责任,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新需求?我们坚持用更接地气的审判方式为群众服务。”——彭原人民法庭副庭长刘庆华说道。


为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 彭原人民法庭倚重人民调解工作,将开展“巡回法庭”作为常态化工作,与镇、村支二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多方配合,努力探索、创建“大调解”机制,就地调解案件,及时化解矛盾,以案说法教育群众。近期,彭原人民法庭在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下庄村沟东队开展巡回审判,通过实地查看、寻求合力、现场调解等方式成功调处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


原、被告两家庄基相邻,仅以墙壕相隔,原告坐南,被告在北,两家庄基均西临马路,东与耕地连接。上世纪90年代左右,原告在与被告相邻的地界上修建了坐北向南的果园看护房数间。近几年,在与原告厦房紧邻的北侧被告在其自家庄前空地上搭建了猪圈,并栽种了槐树。随着槐树的逐渐生长,原告认为,被告栽种的树木紧邻原告厦房,对其厦房的采光、根基等造成了隐患,且被告在其两家墙壕东端加盖的隔墙,改变了墙壕水流流向。其坚决要求被告挖除原告厦房后面的槐树,并拆除两家墙壕东头的隔墙。


该起案件先后经过两次庭审,双方当事人均执着己见。承办法官刘庆华多次走访当地司法所和村委会了解相关案情,掌握该案的历史背景与环境,认真梳理纠纷成因,分析双方争议焦点。调解时邀请村委会干部、包村干部旁听庭审配合做当事人的心理工作,寻求调解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调解合力与优势,促使矛盾化解。最终,被告挖除紧邻原告厦房栽种的树木,该案在“大调解”的方式下成功化解。


案件成功调处后,旁听了该起案件庭审活动的村民和村干部纷纷表示,终于亲身见识了“祠堂里的法庭,行走中的正义”。“如果大家都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矛盾纠纷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村干部杨勇深有感触。


普法释法解疑惑 振兴乡村靠法治


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农村日子变好了,随之而来的婚姻家庭、财产、相邻以及土地等方面的矛盾也变得更为复杂。彭原法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坚持送法下乡。一是通过采取法律咨询、以案说法、发送法律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引导教育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二是大力参与、推动辖区内乡村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三是对乡镇干部开展法治培训,引导村干部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点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表明彭原法庭接地气的审判方式树立了新时代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