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阳市合水县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上率下——
“关键少数”唱响“主旋律”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合水县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第一时间传达精神、动员部署,扛牢第一责任、夯实思想根基,带头唱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旋律”。
合水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拧紧责任链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县委常委会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县委书记作动员讲话,带头讲专题党课,以“头雁效应”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标杆。各级党组织本着“支部一个不少、党员一个不落”的标准,推动党史教育学在深处干在实处。通过 “关键少数”示范学,“绝大多数”跟进学,充分调动起上行下效的联动效应,汇聚起同频共振的持久动力。
四式联学——
“培根育魂”筑牢“压舱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合水县把握主题主线,注重载体创新,通过“专题式”培训学、“分散式”覆盖学、“感悟式”红色学、“引领式”校园学,“四式联学”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走心走深走实”。
理论中心组带头学习,全县通过举办主题读书班、专题宣讲辅导、开展“七个一”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走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的巡回专题宣讲180场(次)。
依托陕甘红军纪念馆、包家寨子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以现场教育、情景教学开展“寻访初心”党性锤炼;以“童心向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为主要形式,开展校园红色思政教育;开通校园“红色小喇叭”,开展亲子共学党史活动,形成校园学党史、家庭学党史、社会学党史的浓厚氛围;以党团队旗传递主题队日,红色研学,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学史崇德的亮丽“风景线”。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感染力,各级党组织顺应学习内容多元化需求,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云课程”。针对年老体弱党员,采取宣讲送学,外出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村(社区)开辟党史教育“红色书角”,各窗口单位开辟党史学习专区,为党员群众自主学党史提供方便。针对4296名农村党员群众居住分散、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时间不固定等情况,依托“村村通”大喇叭时效强、覆盖范围广、收听方便的优势,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广播栏目,列出学习教育清单,对文化程度偏低的党员实行“畅听式”学习,对流动党员实行“风筝式”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知行合一——
“六大行动”谱写“惠民曲”
合水县以高效发展育本、乡村振兴续力、民生保障提质、政务服务释能、社会治理护航、体制机制增效“六大行动”,精准对接群众所思所盼所急,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用心、用功、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送服务上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合水县委主要领导带头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学党史 办实事”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固城镇王昌寺村以创办“正气银行”为抓手,对群众“善行义举”实行积分制管理,激发正能量,培育新风尚。各级党组织统筹经济和生态、县城和乡村、发展和安全、质量和规模,发挥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乡村由脱贫攻坚“主战场”向乡村振兴“主阵地”角色转变。目前,已新增停车位120个、新建停车场6个,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80人,输转剩余劳动力4.31万人,对20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建成500只规模养殖场3个、千只规模养殖场1个,千头标准繁育场1个,新种紫花苜蓿2600亩,各类瓜菜5.7万亩,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智慧合水”建设,打造智慧城管等七大信息平台,实现“一屏知全局、一图看全域、一网管全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升级“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形成了人人思进、人人思富、人人思上、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