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5-11-13
山东省日照市中院 张闰婷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他的行为不但改变了战局,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这个最初只有24个段落的简单至极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英雄——罗文,一个尽职尽责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人。但是,简单的故事背后展现了他的品质: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执行力。
新时期的法官,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形势,承载着护航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平息诉讼纠纷的重担,亦需使命感、责任心和执行力三者兼备。
法官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从个人的角度看,使命感是追寻自我的过程,从谋生之道到职业认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透其中。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作为法官,则需悟透:高度的使命感是法官的必备素质,要始终铭记忠于法律、严格司法是法官的天职,明察秋毫、去伪存真是法官的义务,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就是法官的使命。
法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都向我们生动诠释了具备强烈责任心的人的可敬可叹之处。
有责任心的人,内心富有,品质高尚。只有具备责任心,才能具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担当,如果一个人毫无责任心可言,则其根本不会有勇气去面对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作为法官,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撰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真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为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寻找突破口。
强烈的责任心能敦促我们如抽丝剥茧般厘清案件原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当事人心田,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法官的称谓相映成辉。
法官要有高超的执行力。
要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关键在行动。罗文在接到任务后,没有任何的迟疑,更没有讲条件,途中更是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但罗文最终还是凭借其高超的执行力,成功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执行力是促成事情达成的关键环节。
目前,法院受理案件数逐渐攀升,法官担负着繁重的审判执行工作任务,面对这种情形,法官更要做到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压力不妥协,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从大处讲,法官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持续一个动作:“把信送给加西亚”;从小处看,法官审理每一个案件的过程亦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过程。
法官,应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