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长安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7-09-28
本网讯(记者 赵志锋)“老刘,在家吗?”一阵敲门声,一声问候声。
大门打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了出来:“好着哩,你们辛苦的又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了,快到屋里坐。”
前来造访的是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安置工作人员。
“老刘,孩子回来怎么样,工作顺利着吗?生活还好吗?家庭有啥困难?你身体好着吗?”
老人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说: “好着啦,你们该帮的都已经全帮了,孩子多亏你们平时的问候和关怀,工作也好,表现也不错,他说他们老板还表扬他呢……”
这是每季度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跟踪家庭回访工作。
近年来,西峰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按照 “三个一”工作做法,日复一日的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帮助引导工作。
牢记一份责任
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批特殊群体回到社会,他们就像刚出院的病人一样,需要精心的照料。
尽管他们在监狱(所)里经过一个时期的改造和教育,对自己所犯错误有了新的认识,也有悔改的决心。但回到社会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所处的现实条件,如果帮教不及时,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再次心理失衡,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
因此,西峰区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时刻牢记这份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一坚持三及时”:坚持进行经常性的排查摸底,对所在辖区内释放人员做到心中有底、做到能了解和掌握他们比较确切的释放时间和解除矫正时间,以便能及时采取衔接措施、及时建立帮教小组、及时进行安置帮教管理工作。
牵紧一根丝线
在帮教工作中,不仅仅只是建立一个档案、解决一时困难,而是要从根本上修复他们的思想,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成为一个学法、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
因此,西峰区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了长效帮教管理机制,重点在暖心回访中,坚持做到“四知道、四熟悉、四了解。”
“四知道”是知道被帮教对象的现住址、知道被帮教对象平时的去向、知道被帮教对象的现实表现、知道被帮教对象的联系方式。
“四熟悉”是熟悉本人、熟悉其相貌特征、熟悉其家庭成员、熟悉其相邻人员及其现居住地的周围环境。
“四了解”是了解其性格爱好、了解其周围的人际关系、了解其有何特长、了解其家庭情况。
“只有对被帮教对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才能紧牵住这根丝线,牢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西峰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奉献一片爱心
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他们的感情是脆弱的,思想在某些程度上是有波动的。在这时,他们最希望得到亲人、朋友、政府的关爱。
因此,西峰区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确立了以“爱心”为基点,想方设法去帮助和感化他们,具体采取了三个结合:
把帮教与帮“心”结合起来,从零点起步去与他们接触和交往,以心换心,去唤醒他们的善良。
把帮教与助“困”结合起来,对一些三无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通过与相关部门衔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把帮教与“提供就业服务”结合起来,与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和驻各街办、乡镇的一些企业单位主动进行协调。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企业法人耐心做好工作,宣传在企业安置释放人员的优惠政策,多方协商沟通,尽最大努力得到企业支持,在各街办、乡镇创建刑满释放人员过度性安置就业基地,为“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解决眼前生活问题,给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今后,西峰区安置帮教工作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把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开创全区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而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