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庆阳市公安局网站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16-05-26
在全省开展双联及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以饱满的战斗热情投入到精准扶贫攻坚中,庆阳市华池县公安局作为城壕镇联乡组长单位和杨寺岔村帮扶牵头单位,面对扶贫攻坚点多、线长、面宽、量大的工作局面,选派最年轻的党委成员、副政委赵海涛到城壕镇杨寺岔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赵海涛,生于1979年7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华池县公安局正科级侦查员、副政委。自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以来,他精钻细研,扎实苦干,创新举措,埋头扎进杨寺岔村脱贫致富帮扶工作中一干就是一年多,用勤劳的汗水换来了杨寺岔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年全省精准扶贫及双联行动考核中,他荣获全省“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称号,成为庆阳市荣获全省“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五人中的一员,也是全市公安机关唯一一名公安民警获此荣誉。

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双联扶贫帮扶工作
赵海涛担任驻村工作队长期间,精心谋划、探索创新。一是想方设法激发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和活力。他一方面加强自身对政策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运用、落实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他带领驻村队员深入农户宣传讲解,引导群众熟悉并掌握政策,从政策入口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激发、催生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和活力。二是竭尽全力营造和谐法治的脱贫致富环境。赵海涛凭借自己所从事的公安工作在疏导群众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和优势,非常重视对群众之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会及早预防,先后调节处理了8起大的矛盾纠纷,及时防止了矛盾纠纷升级演变,营造了杨寺岔村和谐法治的脱贫致富环境。
强化基础,不断夯实双联扶贫帮扶工作
赵海涛对照村脱贫17项指标、户脱贫12项指标,紧盯重点,推动开展销号式扶贫帮扶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新打小电井(水窖)108口,解决了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修建砂石路3公里,积极申报建造过水桥2座,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问题;协调解决了杨寺岔组、西沟组、焦台组动力电,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户用电问题;联系能源办发放太阳能20户,逐步改善农户卫生条件;帮助申请、规划、实施平田整地5000亩,增加群众良田种植面积;为100户贫困户协调修建、发放了简易厕所。在富民产业培育上,扩大舍饲养殖规模,增加羊只500只,并示范种植500亩紫花苜蓿,为舍饲养羊提供了草料保障;帮助协调资金扶持,发展养猪大户3户,猪存栏150只;加大地膜、化肥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全膜玉米川地覆盖工程,种植全膜玉米400亩。在异地扶贫搬迁上,加大协调帮扶力度,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危房3户,维修旧庄2户,改造危旧窑10户,正在改造及新建住房13户,逐步解决了无安全住房群众的住房问题。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帮助农户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明村建设,先后衔接县公安局慰问贫困户,捐赠衣物1000余件,慰问杨寺岔小学,为9名在校学生捐赠校服9套、羽绒服9件。帮助改造了村图书室,还衔接县局帮助对杨寺岔村部进行了统一规划、维修,捐赠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价值2万余元,搭建了乡村舞台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无私忘我,始终扎实坚持双联扶贫帮扶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驻村工作时间,赵海涛和驻村队员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地开展帮扶工作,有时候几乎来不及做饭,又加之杨寺岔村地理位置偏僻,前往城壕镇和县城交通不便而且耽误时间,进个饭馆简直就是奢望,于是方便面就成了他和驻村队员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身体敲响了警钟,2015年12月7日,在连日来身体极度不适,家人和局领导的再三催促下,赵海涛在家人陪同下前往西京医院作了检查,结果被查出患有严重糜烂性结肠炎,医生叮嘱必须改善饮食、休息接受治疗,但赵海涛还是坚持治疗和工作两不误,在西京医院买了足足4000多元的药,回到华池后,继续投入到双联驻村帮扶工作中,他这样一种不畏扶贫艰辛、重病不忘脱贫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驻村队员和每一位帮扶干部。在他的带领下,杨寺岔村率先按照县双联办、扶贫办的统一标准要求,完善和运转了各类资料、台账,实现了工作图表式动态管理,全村2015年脱贫任务全面完成,2016年脱贫任务也在有条不紊的紧张进行中,赵海涛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公安民警敢为人先,无愧于金色盾牌的铮铮誓言。